因為大西瓜的關係,近來比較常去參加所謂的美學講座

由於強調感官美學、個人體驗的的行銷策略當道,舉凡跟美學扯得上邊的相關活動,
像是生活美學、風格美學、產品美學等等概念,都可以吸引到一定程度的青睞
只是,這樣的活動,往往不容易聚焦,每個人都有看法,卻常常摸不著邊際

活動主題通常很簡單,什麼是美?怎麼樣才美得吸引人?台灣要以怎麼樣的美學風格吸引全世界的目光?...諸如此類
答案通常更簡單,要用心體會,放慢生活步調去感受
而美的體驗與實踐的定義,往往與台灣人普遍強調實用、經濟、效率的速成文化背道而馳

因此,北歐簡潔、冷冽的極簡概念;東南亞緩慢、悠閒的綺麗色彩,各有擁護者,急切地想將之移植到台灣
對照起講究感性體驗的設計界
在講究理性思維的法界裡,何嘗不是一股腦地想師法德、日、美,在一場研討會裡,常常淪於各國法制介紹,卻無法深入探討兩國社會體制、民風差異,而於移植前作必要的改良

在一個存在多元價值、淺根性、移民性格濃厚的島嶼文化中
什麼的生活方式適合這個島嶼?
屬於這個島嶼的美,又是什麼?
應該用什麼樣的角度來解讀、定位跟發展?

我想,我們都還要努力,去探索、去建構
當多數人開始感受並重視這座島嶼的美與秩序,這座島嶼,自然有屬於它的美力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妮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